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全一册试题1(打包13套)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全一册试题(打包13套)新人教版必修4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4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4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4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4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4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4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420180105156.doc
第1课 窦娥冤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嗟怨(jiē)
甘霖(lín)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 衔冤(xián)
亲眷(juàn) 湛湛青天(zhàn)
C.错勘(kān) 亢旱(kàng)
寒暄(xuān) 苌弘化碧(cháng)
D.埋怨(mái) 尸骸(hái)
提防(tí) 哥哥行(háng)
【解析】 “埋”读mán,“提”读dī。
【答案】 D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怕硬欺软 杳无音信 顺水推舟 忍气吞声
B.望帝啼鹃 孤身只影 苌弘化碧 东海孝妇
C.负屈衔冤 死而无怨 六月飞霜 前合后堰
D.错勘贤愚 湛湛青天 亢旱三年 天降甘霖
【解析】 “堰”应为“偃”。
【答案】 C
3.对下面加点字的古代白话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着做公的把住巷口(叫,吩咐) 行动些,行动些(赶快些)
B.没来由犯王法(没缘由) 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应该)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走)
D.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只)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深)
【解析】 “行”是“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的意思。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将窦娥与小白菜两人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我本是要把这本言情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有个贪官造成了许多“窦娥冤”,现在沦为阶下囚了,就流露出一丝后悔:“受贿之初,心有余悸,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真不该有这第一次啊!”
【解析】 心有余悸:过去的事情,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与这里的“受贿之初”不符合。
【答案】 D
5.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由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解析】 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
【答案】 D
6.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 ④东海孝妇
……
第3课 哈姆莱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难堪(kān) 斟酌(zhēn)
楔子(xiē) 锲而不舍(qì)
B.挣揣(chuài) 湍急(tuān)
丰腴(yú) 阿谀献媚(yú)
C.皴裂(jūn) 逡巡(qūn)
彗星(huì) 拾人牙慧(huì)
D.偕行(xié) 揩汗(xié)
踮脚(diǎn) 掂斤播两(diān)
【解析】 A“锲”读qiè,C“皴”读cūn,D“揩”读kāi。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把伪造的国书照着原来的样子折好,签上名字,盖上印玺,把它小心封好,归还原处,一点没有露出破碇。
B.您真能知道我这人不是不明白,那倒很好;可是,说老实话,即使你知道我是明白人,对我也不是什么光采的事。
C.他们的浅薄的牙惠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爆破了。
D.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锁在脚镣里的叛变的水手还要难堪。我就卤莽行事。
【解析】 A “破碇”应为“破绽”;B “光采” 应为“光彩”;C “牙惠” 应为“牙慧”。
【答案】 D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勾通彼此的情感。
B.那不过是一种傻气的心理;可是一个女人也许会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疑虑而惶惑。
C.唉,奥斯里克,正像一只自投罗网的山鹬,我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D.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解析】 “勾通”应为“沟通”。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礼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们的浅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爆破了。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解析】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一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
B.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共分3个时期:历史剧和喜剧时期、悲剧时期、传奇剧时期。
C.《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解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应为《李尔王》。
【答案】 C
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该句表达的感情符合句后括号中的要求。
例:离上课只有十分钟了,你走吧!(急切)
(1)__________________,你走吧!(关切)
(2)__________________,你走吧!(眷恋)
(3)__________________,你走吧!(鄙弃)
【解析】 根据后面括号提示的不同心情创设合适语境。
【答案】 示例:(1)咱俩天各一方,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2)你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3)你怎么这么不讲理
7.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为“悲剧”下一个定义。
①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
……
第13课 张衡传
[基础演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空自苦亡人之地
B.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 臣愿奉璧往使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解析】 A“亡”通“无”, C“奉”通“捧”, D “禽”通“擒”,捉拿。
【答案】 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D.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解析】 A“特征”意为“特地征召”,B“方面”意为“方向”,C“下车”意为“官吏初到任”。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虽然。
B.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莫:没有。
C.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再:两次。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乃:才。
【解析】 “莫”意为“没有谁”。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D.欲因此时降武
【解析】 “目”与例句中“刃”皆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奇”为意动用法;C项中“廷”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降”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②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①以精铜铸成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①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①宦官惧其毁己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解析】 B项中“以”皆为介词,用;A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项中“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表转折”;D项中“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地动仪”。
【答案】 B
6.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解析】 A、C、D都是状语后置,分别是“以……之形饰”“于……历算致思”“以事验之”,B项是宾语前置,“未之有”应为“未有之”。
【答案】 B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