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课堂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3880个字。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
宝鸡市新建路中学文明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成语,学习必要的修辞知识。
过程与方法:分析文章,指出文章的论点、论据。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实录
师:人类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可是,人类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全球气候变暖,瘟疫肆虐,印度洋海啸使30万人丧生。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当我们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敬畏自然”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师:请同学们自读批注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领悟作者的基本观点。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生甲:我们组认为,作者认为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应是“敬畏”,这个关键词在课文标题中已经显示出来了。
师:能够抓住标题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这值得肯定。
生乙: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师:找得很准确,人类应该敬畏自然,那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生: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资料。
生甲:“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
生乙:“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生丙:“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生丁:沉痛的记忆——26年前唐山大地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这篇课文的内容也很丰富,谁能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吗?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光能找准作者的观点,还要注意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不要离开文本,同时要注意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