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23 12:05: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980个字。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执教肖培东
  点评徐杰
  ——收录进《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著)一书
  教学背景:2015年1月6日,江苏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同题异构小说,多重对话经典”的初中语文对话式教学课堂研讨会。
  一、一“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内容感知)
  生:肖老师生日快乐!(今天是肖老师的生日,这个班级的王益民老师知道了,让学生们课前问候表示祝贺。)
  师:谢谢你们王老师记得我的生日,也谢谢你们记住了我的生日。快乐之余,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你说。
  生1:不记得。文章中没有提到。
  师:那你们记得孔乙己的名字吗?
  生2:也不记得。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全文只提到了他的绰号。
  师:孔乙己,“乙己”两个字是他的绰号。好,打开课本,看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徐杰老师点评:具有“切入”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可谓干净利落,别具一格。在借班上课时,教师不仅要适时“暖场”,更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两者巧妙融合。培东在“记得”与“不记得”之间,用寥寥数语,迅速展开了学生原初阅读经验的交流。)
  生(齐读):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师:对,这“乙己”还不是他的本名。再问,你记不记得孔乙己家里的人?
  生3:不记得。
  师:为什么?
  生3:因为他是孤儿。
  师:孤儿,哪里看出来的?
  生3:小说没有提到他家里的人。
  师: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这个结论,但他一定是孤独的人。课文根本没有写到孔乙己家里的人,也没有人去关注孔乙己家里的人。
  (徐杰老师点评:具有“评判”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应该仅是“对错”的判断,更应该在对话过程中渗透评判的依据,这就是“以理服人”。“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的结论”,就不仅有评判,还兼有评判的理由;评判之后,培东意犹未尽,从“没有写到家里人”,“没有人关注他的家里人”,得出“孤独”的结论,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孤儿”的回应,更是在有意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师:同学们,这篇小说你们已经读了几次了,还听说你们还拥有很多《孔乙己》的赏析资料。读了这篇小说,孔乙己这个人物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个连名字都不被人记住的孔乙己,你在阅读小说后,最能记得的是他的什么?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述。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也可以是表示境况的形容词,当然,也可以是表示性格的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