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
咬文嚼字 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对课文观点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
2、 能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点启示。
3、 养成锤炼字词的语文习惯,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
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么启发。
二、请同学说“咬文嚼字”字典义
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三、对“咬文嚼字”作者的看法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看作者例举了什么事例,这些事例证明里作者的什么观点? 剧本《屈原》: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引小说《水浒》《红楼梦》)
(一)推敲文字——调整思想、感情。 历史《史记》:文字增减,意味不 诗歌“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意蕴更丰富(正面)
(二)炼字的难处在于文字联想意义
的使用。 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反面) (三)运用文字应严谨,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1、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推敲”的故事,你同意作者的分析吗?
五、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内容启示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