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357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结构,了解贡献。
2.品语言,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理解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百多年前,一位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就是卡尔马克思!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板书)
二、重难点解决过程
(一)引入结构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板书目标)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文章的题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悼词
过渡语:那么什么是悼词呢?相信学完这篇文章同学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二)、理清结构
【学习活动】找内容
过渡语:课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贡献——板书)
【学习活动】找贡献
过渡语:很好,既然这篇文章主要是论述马克思的贡献。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找一找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注意和课文挂钩——达尔文一句突出了马的发现同其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理论贡献 : ①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家) ②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历史科学) ③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备注:穿插方法点拨。(关键词“发现”关键句——不见如此)
实践贡献 : 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合并同类项)
(革命家) 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
(对于无产阶级) 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
备注:作为科学家的扣“发现”;作为革命家的强调“做”字。先板书实践贡献,在板书理论贡献,引导学生说出。
过渡语:刚才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你是用什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