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英雄》ppt3(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docx, pptx
  • 资源大小: 3.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 6:52: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课件+学案)
17-18版: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docx
17-18版: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pptx
17-18版: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docx
17-18版: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pptx
17-18版: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的情节.docx
17-18版: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的情节.pptx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练:掌握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
  与“三国”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2.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2.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曹操献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国相,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越骑校尉伍孚欲杀董卓,未果,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袁绍
  ……
  第一讲:小说的情节
  一、知识讲解
  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2.情节结构安排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的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亨利式手法”。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3.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先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具体来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4.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埋下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过盒子,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