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第1大题考点语言运用学案(5份)
- 资源简介: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1大题考点语言运用5份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1大题考点1 正确使用词语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1大题考点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1大题考点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1大题考点4 图文转换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1大题考点5 提炼语意Word版含解析.doc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2017•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根据语境,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词语和它吻合。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形容皇帝或者国家领导者的行为和精神。第一处,是说“绣娘”的“工匠精神”,应使用“精益求精”,排除B、D两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后者多指人,句中说“作品”,应使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前者突出“美好”的东西多,后者只是强调多。第三处,前面说“可谓争奇斗艳”,应是强调美好的东西多,应使用“美不胜收”。因此本题应选A项。
一、去同析异,明确侧重
近义词语的特点是“同中有异”,因此,辨析近义词语时,可以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择符合语境意的词语。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
1.牢记搭配对象
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语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稍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简洁”和“简捷”,“简洁”常与“说话”“行文”等搭配,“简捷”常与“方法”等搭配。
2.去除同类项,对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
如2017年江苏卷中的“精益求精”和“励精求治”,可根据“求精”“求治”两个词语来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3.寻找关键语素的反义词
如“真谛”和“精髓”,考生分辨不清其用法的时候可以抓住其关键语素的反义词来辨析,“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一个探讨的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精粗问题,探讨的问题不一样,使用语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或短语
有时通过扩展词语,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们的差异。如“钟情”和“衷情”,可分别扩展成四字短语“一见钟情”和“互诉衷情”,便可辨析其不同。
二、紧扣语境,辨析区别
一些成语的使用一般具有自身的特点或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中与语境不符,将会出现错误。在解题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
考 点 三 语 言 表 达 简 明、连 贯、得 体
(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
(2017•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首先了解整段文字的大概内容,从第一句话来看,“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后面应是讲述这三个因素对人创作和欣赏时表现的趣味的决定作用。然后分析所给的小句子,找出句间的关系,第④句中,“这三者”应是指代“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由此确定第一句,排除A、B两项;再根据标点符号来看,这六个句子应分为两个部分,根据六个句子的主语来看,可以看出,一是以“这三者”为主语展开说明,一是以“我们”为主语展开说明;①中的“它们”指的就是“这三者”,故应紧跟在④后。因此本题应选C项。
在解答连贯题时,下列技巧必须掌握: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及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的暗示作用。
语言表达的简明,是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语
……
考 点 五 提 炼 语 意
(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
(2016•江苏卷)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万卷书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万卷书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2012•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考查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读万卷书”一般指读书很多,而就第一组所列文章看不出这点,故排除A、D两项;“寸草春晖”一般指报答长辈之恩,与第二组所列文章《同桌的你》《奔跑吧,兄弟》等显然不匹配,故排除B项。另外,“指点江山”一般是指评论国家大事,就第三组所列几篇文章看,写的可能是生活感悟,显然与评论国家大事有距离。因此本题应选C项。
例6考查概括提炼语段的深层含意的能力。此题属于记叙类语段压缩,涉及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关键语句,然后整合成答案要点。要抓住老园艺师话中的类比以及“听得懂草木的叹息”的含意来表述。
【答案】 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每点2分)
一、因题定法,依据材料类型与题型特点规范审题答题
1.审题
(1)审清材料类型、题型特点,明确提炼方法。
材料的类型不同,其提炼方法也不同:记叙类材料用“舍枝叶取主干法”,议论类材料用提取关键词句法,说明类材料用层次要点相加法。
题型不同,其提炼方法也不同: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