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00字。
工夫在诗外——考前的积累和训练
黄建宏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大家都早已知道,即不仅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还要多写多修改。“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提高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善于阅读,善于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还要经常地观察生活,在生活里寻找素材和捕捉灵感;进而把那些学到的知识,看到和听到的素材用到作文里实验,把别人的东西化为我用,看看自己这样写好不好,行不行。
一、善于积累,丰富知识
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积累知识和积累经验(生活里的和书本上的,直接的间接的),鲁迅说“要留意各种的事情,多看看”,《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处事原则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就是积累。具体地说,积累可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积累直接的生活素材、知识和经验,这主要是学生在生活中耳闻目见的鲜活生动的事实,要善于做有心人,对这些事物作理性的思考,也许会激发自己的灵感,甚至铭记在大脑里变成写作的素材。有些学生不喜欢记忆生活中这些值得留心的事情,认为这些都是司空见惯,平淡无奇,毫无价值的,这种态度实在是大谬不然。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种子怎样发芽,小草如何长大,鲜花又是怎样慢慢地开放,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去书写。宋代画家郭熙在他的著作《山水训》里说得好:“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四时各有其态;他又分析了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不同,东部的山与西部的山不同,所以画山要根据此山所处的时节与地点来考虑。再从观察的角度来说,“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为大家都熟悉的道理。所以达芬奇画蛋多年,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同样,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们身上的许多故事就是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是怎样尽心尽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长辈怎样含辛茹苦培养下一代,人与人之间是怎样互相关爱的……就拿我们每天清晨上学,看到清扫工人很早就在马路上打扫的情景,也是很好的素材。他们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索取得很少很少,奉献很多很多。再如,许多群众说“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再落后也不能落后教育”,从这话里我们不是从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或者一些同学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引发深深的思考:父母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许多同学每天出操,上教室,往往随意地吐痰。看来这是小事,其实是关于到一个人素质的大事。假如我们整个中国人人都这样,那么,它不是影响了我们民族的素质吗?我们的国家岂不成了肮脏的渊薮?国民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保证吗?这不也是写作的好材料吗?二是间接的材料,就是从书籍、报刊、影视、与人交谈等得到的。这部分材料比来自生活的更多,更丰富,因为学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他们所得到的材料往往是读书,看报刊,欣赏影视,与别人说话中获得的。只要你做有心人,善于积累,那么,这类素材是无穷尽的。例如,“神六”的诞生和它遨游太空,从中既反映了无数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强大,为航天事业的无私奉献,航天员的无畏,谱写了一曲昂扬的民族之歌,又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青年女子罗炜勇于冒着生命危险,给素不相识的重病患者献肝,映照出新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怎样的一种关爱与温暖啊!同时,多读一些书籍不仅仅有利于高考作文时运用材料的左右逢源,有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命题。例如,2004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中老太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鞋一个卖雨伞的材料早就在高考复习资料上读者文摘上出现过,假如考生已经读过,思考过,那写的时候就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了。
除了读书,在报刊上往往刊登一些令人感动的事迹,使人扼腕的新闻,令人拍案而起的故事。如一些中国工人在外企中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