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8道小题,约13310字。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客观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为“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故而有了“五经”。《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A项,结合所学知识,《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五经”里记载了儒家奉为典范的古代圣王的言行,系孔子所编订,二者都体现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B项,如材料所述,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所以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虽产生于春秋末期,但儒学的思想则产生于更为久远的历史传统。正如《尚书》等五部经典一样,其内容多涉及“三代”史事。故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时间上已不符合“三代”范畴,不在“五经”之列。故C项正确。D项,汉朝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可见儒学传统并没有断绝。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朱熹的思想
 3.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研汉服的以的城城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儒家学者共同倡导积极入世的主张,孔子、孟子、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空形成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仁的思想是他们的共同点,即强调道德修养,追求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故此题应选A;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是孔子个人的思想主张,故可排除B;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孟子的“人性本善”的主张,故可排除C;D项是法家思想,故可排除。
 4. 伏尔泰认为,罪恶是暂时的,“无论人欲兴盛,在内心深处常常有法则和道德俨然存在”,并用清冷之泉作譬喻:“因风而波起,水必浊;,但在风平波静之时,就是坏人也可以在水中看到自己的面貌”“与此观点最为接近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以外在客观形式存在的“天理”,即道德原则来引导约束人的行为,故C项正确。因为A、B与天理无关,故错误。而王阳明主要主张有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他强调人的反省,而材料的“人欲”、“在内心深处常常有法则和道德俨然存在”反映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差别,要注意两者关于世界的本原和探究“理”的方法存在差异。程朱理学强调外在的理和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强调反省内心。学生关于以上二者容易产生混淆。
 5. 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不存在一个相对正确的观点,他们可以论证任何观点的正确性;而柏拉图认为,只有寻求智慧的人,即哲学家才有能力进行统治。这些观念
 A. 为古罗马法治观念的产生真定了基础
 B. 可能导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C. 对专制主义思想从根源上进行了批判
 D. 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理论指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及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学者过于强调个人智慧,因此可能导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因为罗马法观念产生的基础是自然法,与古希腊无关,故A错误。而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思想从根源上进行了批判,故C错误。而雅典民主制度改革在智者学派之前,此时雅典民主制度已走向衰败,故D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思想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