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字。
心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 认识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沙哑( ) 发窘( ) 抽噎( ) 恍惚( )( )
窸窸窣窣( )( ) 妒忌( ) 簪子( ) 撒娇( )
2.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3.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4.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