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5题,约9900字,有答案解析。 -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变化有
 ①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②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③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④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和大转型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教育上私学出现,.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选择D正确。
 2. “士”原是西周贵族的一个等级,到春秋战国时期该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士阶层的崛起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养士之风盛行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
 D. 私学的兴起
 【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贵族世袭制,下层民众很难进入上层,士阶层的崛起说明原先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C正确;A不是本质体现;B属于思想解放表现;D是教育方面表现。
 3.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荀子
 D. 庄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可知是荀子的人性本恶,故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C项正确。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与材料人性本恶矛盾,排除A。韩非子主张人性本恶,应用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与材料中“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矛盾,排除B。庄子主张无善无恶论,要遵循自然,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4.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蜀相诸葛亮可知该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应该是都江堰,A正确;B位于关中;C是沟通湘水和漓水工程;D是江南地区灌溉工具。
 5. 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A. 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 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 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最大作用是在战国纷争的时代,促使秦国富国强兵,实现了争霸的实力,D正确;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A、B错误;百家争鸣是商鞅变法的背景,C错误。
 6. 先秦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个时期的是
 A.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B. 编出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 书法艺术由自发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D.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答案】C
 【解析】书法艺术由自发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魏晋时期,C错误,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