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 资源简介:
约8250字。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
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 邵雍《戒子孙文》
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欧阳修《示子》
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
■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明)姚舜牧《药言》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评: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点滴做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 清)张英《聪训斋语》
■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