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3 10:59: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80字。
《木兰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古乐府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板块]
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木兰诗》(展示课题),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木兰身上表现出的那种热爱劳动、向往和平、爱家爱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形象。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广为传诵。《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欣赏、赞叹之余令人深思。
本篇课文学习可分为四大板块进行(文字投影)教学板块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把语音读准。
2、再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顺。
3、播放录音磁带,学生学读。
4、读完课文,同学们对不明处可进行自由交流。
教学板块二:品析课文,弄清情节。
1、请同学们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结构。
2、请同学们按照课本所附插图,给课文划分结构。
3、自由交流,依据情节试译并复述课文。
教学板块三:欣赏课文,揣摩妙法
1、如此恢宏的故事,作者仅用了短短300个字来铺叙,其手法精妙,令人拍手惊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分别嵌入东西南北四字,把木兰为替父从军作准备的繁忙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自由评说)。
3、师小结:本文民歌风格浓厚,朴质俚俗的语调,读来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描写,更使人百读不厌,难怪范文澜先生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两朝全祁士族诗人。”并不是过甚其辞。它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就家喻户晓、传诵之广而言,它在乐府诗中可称是首屈一指的。
教学板块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
同学们,这样的美文美事,我们理应琅琅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几位同学试背一下,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背,其他同学可以小声地背,齐背、吟诵。(在配乐诵读中下课)
尾声
《木兰诗》是一曲传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赞歌,现已拍成电视连续剧《木兰从军》,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足见木兰这个形象确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喜爱,我们为有这样的巾帼英雄而倍加自豪。
二、《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