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纸质书VS电子图书”导写
- 资源简介:
约3450字。
材料作文“纸质书VS电子图书”导写
主题阐释
沐着清风,迎着夕阳,或坐在阳台,或坐于窗前,手捧一本书,在文字里遨游驰骋,在书海里畅想未来,这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现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风起云涌,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手捧手机,或坐于电脑桌旁,借助电子图书进行阅读。纸质书和电子图书哪个更好?一时众说纷纭: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图书,都是精神追求的载体,各有优劣,只要真心去阅读,都能提升我们的文学、文化素养,都能填补我们的精神空白。正如古人所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学生佳作一
书香四溢,纸韵迷人
◎马 佳
翻阅书籍,书香萦绕鼻息,纸韵在一张一页间升腾。书籍不仅是提升知识的工具,更是我们精神升华的介质。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但是,如果书香、纸韵在黑暗中尘封,我们将从哪里获得精神食粮?
一页页纸汇集成册,供我们在知识的殿堂中畅游;一本本书折叠成梯,供我们走向成功的巅峰。当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席卷而来时,追求时尚的人们丢弃了手中的纸质书籍,让它在角落里蒙了灰,发了黄。没有了书香,我们如何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没有纸韵的熏陶,我们如何用书籍来自净面目?沉湎于电子产品,我们如何远离浮躁与喧嚣?
纸质书,是人生成功的阶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虽生于知识匮乏的农村,却从未远离书籍。从诸子百家到《诗经》《离骚》,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从现代文学到西方文化,莫言无不涉猎。试想,莫言如果从不抱读纸质书籍,闲暇时上上网,聊聊天,低头看手机,他从哪里汲取前人的知识,吸收他们的思想精髓?他又如何成就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之殊荣?
纸质书,是民族自强的灯塔。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严复,抱读纸质书,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社会学、政治学、哲学、自然学科等,并最终著成《天演论》。严复带着救国的灵魂,抱读西方一本本典籍,并以《天演论》唤醒中国人沉睡的心灵,伴着书香开始了寻求真理,探索中国自强之路。试想,如果没有这一本本的书籍,中国是否还在盲目自大中蔑视西方蛮夷?中国又能否在危机中崛起,开创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