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4300字。
2006年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7道小题,共21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jiàn 赏 (2)对chèn (3)感 kǎi
2、默写古诗文名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 ,山色有无中。
(3) ,波撼岳阳城。
3、 《岳阳楼记》中抒发了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根据课文填写诗词上句或下句。
(1)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窈窕淑女, 。(《关雎》) ,
。
5、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家)
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醒来)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接近)
6、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 淋浴器——随心所浴 (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
D.蚊 香——默默无蚊 ( )
二、阅读与欣赏(每小题3分,13道小题,共39分)
[文段一]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8——11题。
北极在哪里
(1)对人们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北极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有人会说,北极不就是指北纬66°33′以北,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吗?也有人会说,北极包括整个北冰洋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周围的各海域。也有人以最高气温10℃为界限来划分北极的区域。
(2)这样的回答对不对呢?应该说对,但又不完全对。说对,是因为它基本正确;说它不完全对,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运动,北极也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在经常地搬家。
(3)我们知道,地球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叫做极点。最南部的一个叫做南极点,最北部的一个点是北极点。所谓极点,就是指地球自转的时候,假设的地轴和地球表面相交的那一点。(甲)实际上,地球的中心并没有那么一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轴,(乙)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有道理的。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转动,它的自转轴也在不断地旋转,因此地轴和地表相交的那个点(也就是极点),就不可能永远固定在地面的某一个地方。因为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相交的一点,也必然是不断移动的。(丙)300多年以前,牛顿就指出了这个道理。当时,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假想,后来许多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证实了地极确实在不断地移动,而且移动的轨迹很不规则,是一个弯弯曲曲的螺旋形曲线。有时候,螺旋的范围越转越小,就像拧紧的螺丝,有时候范围又越转越大,像放松了的弹簧。尽管地极移动的轨迹相当复杂。但是,科学家们还是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地极移动的周期一般是14个月、一年或半年。由于这种移动非常微小,所以不仅我们感觉不到,而且不用专门的纬度观测仪器是不容易发现的。地极移动的道理说明,北极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经常挪动搬家。科学家们根据这个道理推算,如果地极每年移动12厘米的话,那么 5000万年以后 ,北极就要远离这个位置,跑美国的大西洋岸去了。根据同样的道理,还可以推算出, 5000万年以前,我国的华北地区曾经是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极世界。近年来在北极圈内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人们认为这是地极移动的一个例证。因为石油矿床的形成需要包括石油生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