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其所以,知其所由——高考古诗阅读复习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5/1 21:05: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850字。

  明其所以,知其所由——高考古诗阅读复习指导
  作者:盖英俊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的表述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和D级,即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
  2017年高考古诗鉴赏改为一客一主题型,纵观全国卷三套试题,三道客观题多是针对某一句或某一联的内容理解设题,多考查对诗句意思的准确把握。客观题赋分5分,多选题,五选二模式。多数学生能准确选出一个答案,得2分, 对另外一个答案则模棱两可,究其原因,和选项设置的迷惑度有关。
  大致说来,2017年高考客观题在选项设置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真假莫辨。全国卷Ⅰ第14题E项“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这一项是对诗歌尾联的赏析,共两句话,前一句基本恰当,后一句“表示……依靠”就不够恰当了。原诗是“赖有群公鉴裁精”,“赖”选项说成是“依靠”,其实赖字并非只有依靠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幸亏、幸而”更恰当,选项犯了把谦辞当真的错误。由诗歌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诗”也可以验证选项的不当,既然欧阳修已经来到贡院,已经在“阅”进士考试的全过程,他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而完全“依赖”其他考官选材。
  2. 似有还无。全国卷Ⅱ第14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尾联的赏析,就一联诗而赏析出5个选项,必然有些选项是滥竽充数的。B、D两项就是如此。B项“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D项“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原诗是“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如果单独就诗句和选项的对应来看,这两项似乎也合理,符合兄长对弟弟的拳拳之爱,也颇合苏轼本人的谦谦之风,但看标题和注释,却发现谦虚与谦恭并非诗歌的写作意图,苏轼写这首诗只是想表达对弟弟出使异国他乡,面见异族统治者时颇有几分凶险的担忧,以及谆谆叮嘱。
  3. 轻重难判。全国卷Ⅲ第14题D项“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这一项是对诗歌颈联“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的理解和分析,“应”和“合”是表达作者感情的关键字眼,选项将其表述为“坚信……必将”,是不是理解恰当呢?单从字面看,“应”是“认为是”“大概是”的意思,“合”是“应当”“才会”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合起来是说“想来我这一生大概是不会富贵了,身后的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名声”,语气深婉,情感蕴藉,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