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80字。
董晓晔教案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教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二、作者作品简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