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之素材月月控:风云人物,哲理思辨1
- 资源简介:
约10030字。
No.1 杨绛:哀而不伤,悲而不伤
素材标签 苦难 从容 高贵 无怨无恨
杨绛先生出身名门,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家和民族的动荡中度过,但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中,她都以难以想象的坚忍意志,富有尊严地吞饮着暴风骤雨般的苦难。
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她在公交车上痛斥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以高贵的气质震慑住了他们,幸而无事;“文化大革命”时期,她被造反派剪成阴阳头,并被罚去扫厕所,结果她戴上自制的假发,把污秽不堪的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凡此种种,勾勒出了一位在民族苦难和个人苦难中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高贵女性的形象。
作为一代才女,年轻时杨绛已享誉京华,“杨绛最好”,朱自清、李健吾、沈从文、费孝通都曾对她交口称赞。及至中晚年,翻译《堂吉诃德》《斐多篇》,创作《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在饱尝生活磨难之后,她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哀而不怨,悲而不伤”,这就是杨绛。
着自身的思想深度,同时她也在岁月的磨砺下变得更加高贵,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高贵的人格尊严。
角度三:人格高贵才能赢得尊重。杨绛先生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在饱尝生活的磨难之后,她依然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也无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翻译和创作之中。她的这种人生态度和高贵人格,令人景仰。
有人说,人生是一串由苦难缀成的念珠,强者始终是微笑着把它数完。如果用这句话来为杨绛先生的一生作注脚,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杨绛先生的一生,始终与苦难为伴。青少年时期,她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残暴行为,中年又遭受“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屈辱与迫害,老年又经历了失女之痛。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未让这位高贵的女性一蹶不振,即使到了百岁高龄,她还在坚持文学创作。
杨绛本应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安逸环境中,可是她却遭遇了社会的动荡,始终与苦难为伴。即便如此,这位饱尝生活磨难的女子始终保持着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在苦难的土壤上汲取营养,开放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笑对苦难,磨砺人生,是杨绎先生带给我们的启迪,也应成为我们一生追求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汶川地震孤儿与外婆相依9年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镇的建设小区是马于棠的“新”家。马于棠家里的家具很简单,两把颜色已经泛黄的椅子,一个用老式大黄布遮住的沙发,沙发旁边立着一个破旧的衣柜,衣柜顶上堆满了外婆捡来的各种塑料袋。狭小的空间里仍能看到这个家过去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