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河南省新安一高 党延平
教学目标:
1. 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介绍施耐庵和《水浒》
①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②主题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自读课文,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
“逼” 发展:陆虞候密谋害林冲(2~5)
过渡: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10~12)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一)导入
在《水浒》中,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道,火烧草料场,这三次“官逼”,使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被严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他终于觉醒了,变得刚强、果敢起来,走上了与朝廷誓不两立的反抗道路。课文节选部分是林冲思想性格产生根本转变的最重要的阶段,突出表达了“官逼民反”的鲜明主题。
(二)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思考:“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
明确:不是闲话。原因:①插叙在东京情况,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②交代来沧州原因,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自称“罪囚”,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三)析“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 “大惊”――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到沧州追杀他,必欲置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