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 约4760字。 -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张嘉煌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中心问题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这些新兴政治力量对于美苏两极格局渐成冲击作用,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将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史实有基本认识,对近代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本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而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较弱。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将着重于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以及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和合作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
 历史解释:正确评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唯物史观:掌握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史实,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史料实证:通过相关历史材料,从中归纳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日本崛起的原因。
 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合作双赢”的精神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观念,从日本和西欧的发展经验中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
 【教学难点】理解新兴力量崛起过程的曲折性和对世界的影响。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让学生结合这句话思考:
 1.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什么?
 (美苏两极对峙;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材料中“一股股新的力量”指哪些国家或国际组织?(欧共体、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等,并让学生推算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些国家棋手是如何在世界的大棋盘上纵横捭阖,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着由美苏控制的世界格局?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新课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