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80字。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惠安第四中学 许萍芬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上,细致分析了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培养思维品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培养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知,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40年代也曾提出“训练思想(维)”应该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发展思维”这一课改基本理念,并在“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多次涉及“思维”一词,更加明确和具体地要求: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㈠什么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一切智力品质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即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某种思维性质,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它主要包括个体思维品质的主动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广阔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一般特征。
㈡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的关系
“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1」“当人们在头脑中思考问题时,是运用语言在进行思维加工。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要外化,要实现思维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在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采用的形式不外乎说、写、听、读四种形式。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要由主体内部向外部传输,要么采用说的表达形式(口语表达),要么采用写的表达形式(即运用书面语言)。而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要从外部向主体内部摄入,则不是通过听就是通过读。有听和读将外部的信息输入大脑,经由思维的加工,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由此可见。听说读写是一系列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的参与的活动。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的,所以,语文教学也是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的参与的活动,语文是语言与思维的辨证统一。”「2」
由此可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这一特点并非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存在。一个人的语言积累丰富,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很强,必然会导致他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认识能力的增强;认识能力增强了,又会促进他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语言和思维,既互相制约,又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二者关系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责任正在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良好的、协调的发展。
㈢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顽症。据有关统计数据说明,每年中考主观性试题得分率普遍不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叙述得分率不到50%。失分原因大致有:①阅读以偏概全、浅尝辄止,孤立地看问题,生搬硬套;②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根据句境、文境分析问题;③语言表达条理混乱、主次不分,缺乏文体阅读的基础知识。在此我试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分析。
1.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传统的程式化教学,不分文体、不辨学生好恶,一味地按同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