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 约3090字。 -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播放红高梁颠轿歌视频
 [教师导入]:视频中的这顶花轿在《红高梁》中是用来干什么的?九儿坐的是八抬大轿,象征夫家的殷实的经济实力,花轿在婚礼中,作为一种礼仪性的工具,是新娘子坐的。在古代,轿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交通水平。那么到了近代,交通又有何变化?我们看一下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展示课件]: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过渡]:轿子作为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在使用上有着严格的限制。是封建统治阶级防范百姓僭越礼制,维护其等级特权的一种体现。《清史稿》就有这方面的规定。
 [展示课件]第一篇章 礼仪之防
 汉官三品以上、京堂舆顶用银,盖帏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职,舆夫二人,舆顶用锡。直省督、抚,舆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天四人。杂职乘马。……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止。 ——《清史稿》
 [教师]:总之,乘轿官员需按例,百姓有钱也不得逾越礼制。此外,乘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
 除了轿子外,古代还有哪些交通工具?看一下诗句总结一下。
 [展示诗句]
 • 1、《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3、《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学生]:车,船。
 [教师]: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这些交通工具也和轿子一样,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违规则要受罚。历代史书对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记载。
 [展示课件]
 在汉朝,商贾不准乘车、骑马;在唐朝,工商、僧道、贱民不准骑马;在元朝,娼妓不准乘坐车马。
 [教师]:可见古代交通工具,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等级,具有封建等级特征。
 在通讯方面,“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而信鸽用以传递一般军队间的情报;另外,秦汉时期形成的驿传制度,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讯手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孟城驿始建于明朝,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是中国邮驿“活化石”.,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
 以上通讯方式是为政府服务的,一般平民百姓则靠口信或亲友传递信件,如唐朝诗人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教师]: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在动力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人力畜力或自然力;等级特征。
 [过渡]:这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典型特征。依附于小农经济。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力量冲击中国,导致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展示课件]第二篇章 西风东渐
 [教师]: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中国出现了新式的交通与通讯工具。
 [展示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