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7
- 资源简介:
- 约3060字。 - 必修二 第十六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二、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实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投影《胜利之吻》,
 2表达了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痛定思痛,以史为鉴,
 3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他们为什么调整?怎样调整?调整的影响是什么?
 1.观看、倾听、思考。
 2.讨论 。
 设计思路:
 激 趣、生疑,引发思考,神入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