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教案3
- 资源简介:
- 约3490字。 -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 : 概述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复习回顾:我国从秦汉到明清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情。
 自主学习:
 一、绘画的起源
 1、 新石器时代
 (1)时代特征 :社会生产力低下以及游牧生活为主
 (2)远古绘画的特点:稚拙的 、简单的 ,自然、生动、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
 (3)形式:原始岩画,彩陶图案 代表作: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
 (4)艺术主题:反映了先民的游牧、狩猎生活及其对自然景象的膜拜。
 2、战国秦汉时期
 (1)绘画的新形式:战国出现了用毛笔绘制在 上的作品即帛画。
 (2)汉代帛画的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 , , 、______又 的特色。
 (3)历史原因: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4)代表作:《人物龙凤图》(战国)、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代)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
 ⑴时代背景: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⑵特点:出现凸显_____的 ________画。
 ⑶“画祖”顾恺之:①东晋人,长于丹青。②绘画理论:“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③地位: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④代表作:《__________》《洛神赋图》
 2、唐代
 ⑴时代背景:政治 和经济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⑵特点:画家们创制 ,淋漓尽致的表现了 的盛唐气象。
 ⑶吴道子:① 画风的代表人物。
 ②改革传统的线描,将 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__________”。
 ③代表作《___________ 》
 三、文人意趣
 1、宋代
 ⑴时代背景:“重文轻武”的国策使__________不断壮大,_______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⑵特点:① _________画兴起,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______。②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 ,画风 ,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③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对象变为 ,构图 ,墨色恬淡。
 ⑶代表:南宋“残山剩水”—— (马一角) (夏半边)
 2、元代: 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3、明清
 ⑴时代背景:_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动荡。主要表现在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
 ⑵特点:出现了一些 的画家,其艺术风貌 ,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⑶代表:八大山人《 》
 四、民间风情画
 1、风俗画
 ⑴时代背景:宋代以后,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⑵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 》 描绘了北宋都成汴梁的生活场景。 “恍然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的评语,可谓形象鲜明。
 2、民间绘画
 ⑴木刻版画:明清时期, 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为了使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_________作为其中的插图。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