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约2170字。 -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学校:韶关市第一中学 学科:历史 年级:高二级 姓名:张艳文
 【所用教材】历史必修第三册,第二章一节32-35页出版社:岳麓书社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1、概述汉字的演变过程及演变特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探讨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提高书法、篆刻艺术的审美素养。
 2、通过阅读分析相关历史材料,知道汉字的演变与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并认识到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通过对书法与时代背景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从基本史实中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3、认识到汉字和书法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汉字的演变发展,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汉字的演变规律,时代背景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理解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法;作品赏析法
 【课文核心知识】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组把课文的核心知识理解为:一、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它的书写特点。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它和时代风貌的关系。
 【课文知识要点】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认识小篆和隶书的书写特点:
 (1)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为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2、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艺术特点
 3、行书、草书、楷书的特点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 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 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4、印章篆刻
 【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