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教案7
- 资源简介:
- 约5200字。 -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东厦中学 姚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1.知识点回顾,通过对材料的整合与分析,回顾所学知识点2.通过一道材料题,整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线索:工业化——民主化——开明化,
 3.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程,感悟近代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所经历的探索之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背景、学习的过程、影响
 2. 难点:①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②对比近代中西方之间近代化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对比分析法
 3. 提问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英国的船坚炮利面前,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败得一塌涂地,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从鸦片战争的亲身经历和对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中,深切地感到了中外在“器”、“技”方面的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序幕。在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二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把下列材料中每一句话所涉及到的时间、派别、主张分别找出来。
 (多媒体展示材料)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④“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⑤“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国商战。”“议院者,……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