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 约2740字。 - 《西学东渐》导学案 
 课题 西学东渐 课型 新授
 方式 四步教学模式 时间 2015.12.2
 命题 朱婉珠 审核 高二历史组
 【学案使用说明】
 1.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问题,理清基本知识点,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2.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了解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2)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3)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自 主 分 析 一
 材料一:乾隆皇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林则徐和《海国图志》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林则徐与普通的封建士大夫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这一思想有什么影响? 一思想有何“新”特点?
 自 主 分 析 二
 思考回答:
 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基本主张分别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体”和“用”?
 3、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4、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5、下列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试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体用之争?
 自 主 分 析 三
 思考:材料: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后来发生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3、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
 4、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呢?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探究一:中体西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现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回答:
 (1)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道路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郑观应对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二:近代思想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1)指出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以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当堂检测,巩固提高】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 )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
 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4.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李鸿章
 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 )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课后巩固【课后作业】
 1、总结西学东渐的历史特点。
 2、今天如何继续西学东渐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