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学案
- 资源简介:
- 约3550字。 - 第1课 巴黎和会 
 【学习目标】
 1.了解巴黎和会的过程。
 2.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重点)。
 3.认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的性质和影响(难点)。
 【基础知识】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国家,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与会国的目的
 (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3.勾结与争夺
 (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二、《凡尔赛和约》
 1.签订:1919年6月28日,签署《凡尔赛和约》。
 2.内容
 内容
 罪责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领土 重新划定德国的疆界,通过割地、军事占领、承认独立等形式改变了德国的领土现状
 军事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军队人数、武器装备都受到限制
 赔款 当时未制定赔款总数,德国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
 殖民地 由几个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3.评价
 (1)进步性: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②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逐步建立,世界暂时得到和平。
 (2)局限性: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也使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