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同步练习: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题,约4500字。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菏泽高三质检)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答案:C
 2.(2018·泰州高三联考)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答案:C
 3.(2018·沈阳高三段考)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让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
 A.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答案:A
 4.(2018·晋中高三摸底)有学者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
 B.仅凭暴力不能使革命胜利
 C.对袁妥协是革命党人正确选择
 D.妥协与斗争都是革命方式
 答案:D
 5.(2018·攀枝花高三调研)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
 A.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