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沈从文及其小说的艺术特色。
2、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感受其中的人性美,进而把握主旨和写作目的。
3、分析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尤其是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4、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
1、分析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2、分析翠翠、摆渡人、大老天保三个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板书课题)
(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二、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苗族血统。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18年小学毕业后投身行伍,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3年到北京。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他与胡也频、丁玲、巴金一起从事创办和编辑文学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解放后,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88年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
主要作品集:《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