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5830字。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试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这荒缪的苦难哲学,常常以对受难者的赞美,来转移我们对苦难根源的追问。从这个意义看,苦难哲学不啻(chì)是一味甜美的麻醉剂。
B. 《一路书香》是具创新形态的户外读书类节目之一,通过嘉宾体验书中的“人、事、物”来“3D 还原”名著中的精髓(suí),让嘉宾在体验中领悟书中的深刻内涵。
C. 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怏(yàng)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珊珊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D. 进入五月,石榴树高过了房檐,树冠(guān)日渐伸展,深红色的花儿登上枝头。满树繁花闪烁在浓密的绿叶间,绽放在阳光妩媚的夏日里,别样的热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的经验中,常飘荡着一些义愤填膺的声音:“对害群之马谈何道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恶惩恶!”【甲】可以说,这类话已比比皆是、广为流传(甚至深入人心)了。【乙】而“目标大于手段”的本能逻辑和“痛打落水狗”的文化冲动,在现实的司法行为中也浸渗很深,诸如逼供、诱供、违规和非法取证等。
或许,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司法定义,都未必和“米兰达法则”重叠,但普及同质的司法理念和执法信仰,则完全必要,且迫在眉睫。【丙】作为一个警察或法官,尽管打击犯罪的心情多么迫切,同情受害者的心理何等强烈,若不能忠实地维护嫌疑人的权利,就背离了正义立场和法律本位,还有什么资格代表法律和威严?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膺B. 比比皆是C. 尽管D. 背离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被确认为2016 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
B. 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稳步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效益向好、带动力增强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