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ppt2(课件+试题,打包11套)
-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课件试题)(打包11套)苏教版必修2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206.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10.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11.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金岳霖先生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207.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金岳霖先生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12.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永远新的旧故事边城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208.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永远新的旧故事边城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13.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永远新的旧故事林黛玉进贾府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209.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永远新的旧故事林黛玉进贾府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14.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永远新的旧故事祝福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210.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慢慢走欣赏啊永远新的旧故事祝福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15.doc
专题4 慢慢走 欣赏啊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
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B.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解析:B B项,表述的是“通俗历史”的流传特点,而不是“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C.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解析:C C项,错误有两处。一是“迫切需求”,和原文的“显著增长”不一致;二是“走出……研究误区”不对,原文是说“在……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D.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解析:D 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原文是说“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两种说法程度明显不同;二是原文中没有“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这层意思。B项,原文第三段末尾说“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唯一选择”,而不是“已经成为”;原文第五段末尾提到的“……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的原因是“‘通俗历史热’促进了……有效传承,对……都是极为有利的”。C项,“改变……的现状”不对,原文并没有说通俗历史的现状是“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祈 求
林敬钧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
慢慢走,欣赏啊
一花一世界
荷塘月色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煤屑(xiè) 幽僻(pì) 参差(cēn cī)
B.宛然(wǎn) 嬉游(xī) 点缀(zhuì)
C.仿佛(fú) 眠歌(mián) 乘凉(chèng)
D.脉脉(mò) 颤动(chàn) 袅娜(nuó)
解析:C “乘”应读ché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去逝 煤屑 亲和力 毛骨悚然
B.蓊郁 倩影 天然气 行迹可疑
C.熟稔 踱步 梵婀玲 妖童媛女
D.点缀 幽僻 壁上观 无尚光荣
解析:C A项,“去逝”应作“去世”;B项,“行迹可疑”应作“形迹可疑”;D项,“无尚光荣”应为“无上光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浙江平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通过炉火纯青的手艺,在西瓜上雕出精美的图案,通过点亮内置电灯泡的“西瓜灯”,表达对中国奥运健儿的祝福。
②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追求尽善尽美固然没有错,但如果不从细节入手,进而形成一种追求精确的素养,那么,往往就是子虚
乌有。
③当前,国际社会对国际体系的现状众说纷纭,说多极、单极和无极的都有;对许多重点、热点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读。
④近年来,娱乐界掀起了一波复古风潮,有香港女星身着刺绣密度达99%的“褂中之皇”出嫁,裙褂上龙飞凤舞,美丽动人。
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人类谨慎对待。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燃冰的开采利用绝对不可轻而易举,而要慎之又慎。
⑥“他们二位最感染人的,也是我最欣赏的,就是作品中的人文色彩与人文精神。”谈到自己最喜欢的两位画家,李昆武的崇拜之情溢于
言表。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D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①炉火纯青,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句中修饰“手艺”,正确。②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句中是说“不从细节入手,进而形成一种追求精确的素养”所导致的结果,错误。③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正确。④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句中形容裙褂上的景象,对象不当。⑤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句中说“不可轻而易举”错误,误理解为“轻举妄动”。⑥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发生疑似心脏病的胸痛,切忌不要盲目走动,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猝死,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即静卧。
B.总结历史教训,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甲午战争失败的内因,正是清末腐朽至极的观念、制度、官吏所导致的。腐至而殇,腐盛而败,朽极而亡。
C.这些从地方车改中冒出的问题有的是技术性的,有的则是体制性的。随着车改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利益会被触动,困难也会更多。
D.法国和平艺术节组委会是一个在全球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每年夏季,都要组织全球上百个艺术团体到法国各地巡回演出。
解析:C A项,不合逻辑,应将“切忌不要”中的“不要”删除。B项,句式杂糅,“的内因”与“所导致的”保留其一。D项,成分残缺,应在“民间艺术”后加上“机构”。
4.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微信表情包必将逐渐取代(不可取代)文字聊天”,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100
个字。
正方发言:
科技改变生活,也必将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目前,微信表情包以其便捷、直观且颇具表现力的优势,正逐渐占据网络交流的话语平台,并成为微信聊天中使用率极高的沟通方式。可见,微信表情包必将逐渐取代文字聊天。
反方发言:
解析:反方辩词应包括以下几点:指出表情包在交流方面的不足,并展开阐释,辩词要扣题,尤其是结尾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表情包的流行仅是网络社会的一场集体狂欢,它适用于熟人间的寒暄调侃,很难像文字那样表达准确明了、复杂深刻的内容,一味依赖难免造成误会,还会导致不再“认真说话”的后果。可见,微信表情包不可能取代文字聊天。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乡 关
向延波
曾经,谁家的屋檐下都趴着一只忠实的黄狗,谁家的竹林里都养着一群八哥或者喜鹊,它们丝毫不怕人。因为它们就是家的一份子,在炊烟袅绕的竹林里繁儿衍女。晨昏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