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试题(8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含解析)(打包8套)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2.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3.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4.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5.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6.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7.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8.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82229.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厦门摸底)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
 A.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
 解析:A 材料中甲骨文记载,强调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是神之后裔,这体现了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夏朝时已经确立了“家天下”制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2017•淄博一模,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图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图上”得知主要是用来政府征收赋税,并未提到对农民负担的加重,故A项错误,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河南大联考)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 )
 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
 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
 D.干涉会得到清廷的回报
 解析:A 根据所学知识,英国的利益增加是因为其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A项正确。B项说法只能表明“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不能解释“利益可能有所增加”,B项错误;依据时间和“辽东半岛的割让”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马关条约》签订对英国的影响,C项错误;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德、法,没有英国,D项错误。
 【新知生成】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4、(2017•绵阳调研)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重视考据学向重视经世致用转变主要是因为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故D项正确。
 5、(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解析:A 材料“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A项正确。B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C、D两项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6、(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31)1979年7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2)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解析: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西周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2、(2017•汕头二模,24)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 )
 A.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
 B.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禅让制
 C.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
 D.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并未体现孟子的政治倾向,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对中国古代禅让制的认识,不是其传统,故C项错误;当时处于原始社会,不是西周,故D项错误。
 3、下面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L)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 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79.5 10.24 3 129 31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解析:C 表格内容反映的是身体素质,不能等同于战斗素养,故A项错误;战争结局是由人心向背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军人体质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就各项数据来看,清军士兵身体素质落后于日军士兵,间接反映了清政府军队建设的滞后,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军战斗精神的信息,故D项错误。
 4、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顾炎武思想。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5、(2017•河南濮阳一模)“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这是由于古希腊( )
 A.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
 B.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
 C.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
 D.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
 解析:B 雅典实行直接民主轮流坐庄,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未形成首脑集权现象,因此没有形成“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故B项正确。
 6、(2017•郑州三模,30)下表为1985~1989年我国物价上涨指数情况统计表。这一现象( )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A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的繁荣
 B.说明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
 C.有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D.源于国际局势紧张引发了国内抢购潮
 答案 C
 2019高考历史一轮编练习题(3)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长沙期中)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 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解析:A 材料中“族坟墓”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故A项正确;在家庭的墓葬中,无法体现阶级关系,故B项错误;“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只能说明有贫富差别,无法判定是否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以及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2、(2018•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4)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选用封建官吏维护统治即建立君主专制,与“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相符,故B项正确。
 3、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 )
 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
 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
 解析:A 根据材料汉族东南大员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协议而不遵从皇命与八国联军抗战,反映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力增大,故A项正确;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中国战败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汉族东南大员”不能代表整个汉族,故C项错误;D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洋务运动时期,地方实权派已介入国家涉外事务。
 4、(2017•兖州高三模拟)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发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通过材料“内府铸”可知统治阶级并未抵制,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故B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下,思想保守,制约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但不是本质上的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故D项正确。
 5、(2018•山东菏泽摸底)有学者认为,雅典的五百人会议较之四百人会议“不在人数的增加,而在于成分的变化”。该学者观点说明了五百人会议( )
 A.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B.增强了公民民主观念
 C.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
 D.巩固了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D 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性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议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其特权,故A项错误;增强公民民主观念的是诸如陶片放逐法、津贴制度而非五百人议事会,故B项错误;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的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津贴制等措施,故C项错误;以地域性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议事会,并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有利于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结构方面巩固和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和程度,故D项正确。
 6、(2017•四川高三“卷中卷”大联考二,31)邓小平在1977年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陈省身和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外宾时,高度评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