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4题,约13730字,有答案解析。 - 温馨提示: 
 1.全卷共3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分试卷I(选择题)和试卷II(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I和试卷II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试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商朝以前,人们尊奉至上神为帝,直到商朝晚期才称呼过世的先王为帝,如“帝甲”“帝辛”等。在商王的名字前加“帝”字,成为庙号,使商王与上帝最终合一。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
 A. 血缘政治出现混乱
 B. 商王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宗族关系的深刻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在商王的名字前加‘帝’字,成为庙号,使商王与上帝最终合一”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商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C项正确。A项“混乱”无从体现。B、D项材料未体现。
 2.2.林则徐在18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面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之利为之也”。文中提到的“卡井”
 ①由汉代中原农民所创
 ②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地区
 ③成功解决了岷江水患
 ④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材料所述为新疆的“坎儿井”,故无法解决岷江的水患,且材料也未提及这一方面内容,排除③,故D项正确。其它各项均为“坎儿井”的影响。
 点睛: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3.3.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 历史信息
 ① 明码标价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② “计工受值”王阳明铜活字“通番禁令”
 ③ “九市”市籍司隶校尉“五都”
 ④ 参知政事“瓷路”《武经总要》石普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以推断出①是秦朝对市的管理措施。②为明朝,王阳明为明朝人士,“计工受值”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③“五都”为汉代的五个都城。④参知政事为宋朝的官职,《武经总要》是宋朝的书籍,故C项排序正确。
 4.4.画像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仔细研读下图,判断这一画像砖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不早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