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历史(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5题,约13000字,有答案解析。 -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三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诗经》记载:周成王在祭天时,曾告诚农官率领农民播种百谷,开垦私田,大家一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据此可知此时
 A. 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B. 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颜临瓦解
 C. 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D. 集体劳动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答案】D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成王”,即西周早期,当时不存在ABC经济现象,所以“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只是表明集体劳动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2. 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 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指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反思,属于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道家思想主张社会倒退,排除A;法家思想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排除B;道家思想蔑视当时复杂的社会等级秩序,排除D.
 3. 秦在并兼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秦采取这一做法旨在
 A. 强化对反势力监视
 B. 加快军事统一的进程
 C. 消灭反秦的残余势
 D. 削地方割据的根基
 【答案】D
 【解析】秦在并兼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他们叛乱,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故选D。A不是主旨,排除;由“灭赵后”“灭齐后”,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
 4.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 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
 C. 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
 D. 造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
 【答案】D
 ........................
 5. 唐太宗重申三省制,凡军国大事,由中书舍人各抒已见,并且署名。,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据此可知,唐太宗这一做法
 A. 减少了决策失误
 B. 加强了君权剥夺了相权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中书门下的职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可知,三省制利于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故A正确。ABC材料无法反映,排除。
 6. 影响下表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朝代时间长短
 B. 经济格局变化
 C. 王朝力量强弱
 D. 疆域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表格无法体现ACD,故排除;南方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说明南方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