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9题,约13000字,有答案解析。 -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 察举制
 B. 军功爵制度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这体现了基于宗法制按照血缘等级的礼仪规范,故选C。察举制是盛行于两汉的选官制度,排除A。军功爵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D是秦朝推广的选官制度,排除D。
 2.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 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 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 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 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即是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C项正确。A项发生在汉景帝时期,与题干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专制主义体制在秦朝时已经确立,B项说法错误,排除。佛教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 社会环境稳定
 B. 自然条件改善
 C. 政治重心南移
 D. 生产力大为改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即南方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引进,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ABC项都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都不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这一根本性的原因处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材料和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4.4.“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从“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可以得出这一选官制度消除了贵族和寒门阶层的界限,结合所学知识,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制度;B选项和C选项都不具备这一功能。
 5.5.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人性本善
 B. 心即理也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作者通过“急穿芒履去登临”即通过亲自去观察去实践感知万物获取新的认识,可知这和“格物致知”主张一致,正确的选项是C项,A项排除,BD项是心学,不符合题意。
 6.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 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 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 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可知,是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体现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因素之一,排除。题干反映的皇位继承问题,而不是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排除B。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而不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题干“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切入,皇位继承制度的内容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7.7.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