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懂古诗词方法指导——“两角度·四看四抓”读懂古诗词ppt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7张,教案、练习约4760+3860字。
快速读懂古诗词方法指导
——“两角度•四看四抓”读懂古诗词
黄州区一中 于磊
教学目标
1、借助有效信息解读诗歌。
2、从诗歌本身解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角度•四看四抓”读懂古诗词。
二、重点讲解
“两角度•四看四抓”读懂古诗词。
角度一、借助有效信息解读诗歌。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题目信息。
1、看标题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诗歌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卷别 诗 题 重要信息
2017•高考
全国卷Ⅱ 送子由
使契丹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_________;②点明了送别的人物______;③点明了出使的地点______
2016•高考
全国卷Ⅰ 金陵
望汉江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_________;②点明了地点______;③交代了诗歌的内容____
2015•高
考全国卷Ⅰ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___________;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2014•高
考四川卷 秋暮吟望 ①点明了时间______;②交代了诗歌的内容____;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__
2014•高
考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_______;②暗示了全词的感情基调______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
快速读懂古诗词方法指导
课后小练: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2.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赠花卿[注]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借助注释理解写作意图,“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刺
“此曲只应天上有”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卿僭用天子音乐 不当受之 这种享受难于长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中的主要意象:______;词中直接描写其特点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的主题:__________。
(答案:杜鹃 声声只道不如归 游子思乡)
4.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本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2) 本诗可以从细节解读形象。“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______神态,二以示人物的______心理。“细语”二字,惟妙惟肖地状写出少女__________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