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练习题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一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30 21:15: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60字。

  【2018年高考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答案】A
  【点睛】解答此题,要注意几方面的结合。一是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二是作者通过全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诗歌各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正确分析,四是对相关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比如D项,就必须对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语言特点有正确的把握。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点睛】这是一道主观性答题的试题。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对“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这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答案要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而且都要说出具体理由。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狱中题壁【注】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