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9170个字。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 评价
岑参 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
辛弃疾 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文天祥 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为人正直敢言,故为权贵嫉恨。著有《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