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一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3 7:59: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50字。

  高一必修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徘徊  俳句  低徊  洄游         B. 寥落  蓼蓝  潦草  燎原
  C. 立仆  仆倒  匍匐  玉璞         D. 惩创  橙黄  澄清  呈请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莽原  销行  云霄  消夜  宵夜  长歌当哭 
  B. 深味  踌躇  踟躇  微漠  微末  桀骜不训
  C. 租赁  黯然  岸然  引退  隐退  殒身不恤
  D. 浸渍  浸泡  侵略  依稀  绯红  妄自菲薄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B.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4.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a.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b.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c.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e.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恶意:                            ②中国人:
  (2)在上文中的b、c、d三段中的开头,作者都用了强烈的转折关联词,这些关联词后面的句子,在前文中都有伏笔,请分别找出与“然而”和两个“但”字后面话对应的伏笔句子。
  (3)文中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那么,作者认为“默无声息”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4)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的理解。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鲁迅:“故人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阎晶明
  ①标题上的两句诗,摘自鲁迅悼念年轻时结识的乡友范爱农的诗三章。这首诗写于1912年,其年鲁迅不过才31岁。他在北京听到范爱农穷困潦倒之际溺水身亡,悲伤之情可以想见。但以范爱农与鲁迅不算远但也并不算近的交情,尤其是以鲁迅事业刚刚开始和他刚过“而立”的年龄来判断,产生“故人云散尽”的悲凉,说出“余亦等轻尘”这样凄冷的话,仍然让人觉得有点意外。一个没落者的死亡在鲁迅心里激起如此大的波澜,这在一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