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学自传》课时跟踪检测试题
- 资源简介:
约5670字。
课时跟踪检测(七) 陆文学自传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巩固(22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九岁学属文 属:连缀、撰写
B.公执释典不屈 执:拿着
C.懵然若有所遗 遗:丢失
D.可捐乐工书 捐:放弃
解析:选B B项,执:坚持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B.常扁舟往来山寺
C.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选C C项,为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褊躁多自用意
B.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C.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
D.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解析:选C C项,“徘徊”古今意义相同。A项,“用意”意为“固执己见”,和今义“用心,企图”不同;B项,“以为”中间省略了代词“之”,不是一个词;D项,“出世”是佛教用语,和“入世”相对,和今义“出生、出现”不同。
4.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释典”,佛学经书。因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故常称为“释家”、“释氏”。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相当于如今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与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辛丑”,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辛丑年”。干支纪年是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照顺序相配,循环纪年。
解析:选D 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读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忠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元初年,(陆羽)在(湖州)苕溪边建造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
(2)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好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就像自己也做了这样不好的事而害羞。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忌恨他。
二、阅读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叶 嘉 传①
苏 轼
叶嘉,闽人也。少植节操,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③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