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各地月考作文批阅赏析(PDF版)
- 资源简介:
pdf版,可以复制。
教师寄语:反复,印象深刻,反思,方法灵活
2019 各地月考作文批阅赏析(1--16)
1.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离开”与“坚守”
【考场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1)近些年,以李咏、马东、刘建宏、柴静、张泉灵、张羽为代表的诸多央视名嘴纷纷辞职, 转战新媒体,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2)主持过《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的白岩松,1993 年开始进入央视,时至今日依 然在坚守岗位。他说:“守土有责,在央视可能会比去互联网更好。”他还在自己的新书《白说》 中直言要“做好你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作文 365:菏泽一模)
【审题】
一、限制性
1.材料含义限制。这是一道由两则时事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思辨类作文,第一则材料传递出来的 信息是:央视名嘴离开原岗位转战新领域,而看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选择和开拓的问题。
第二则材料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媒体人的坚守问题。面对这种二元对立、看似矛盾的话题,考生 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可仅择其一而不顾其二。
2.价值判断限制。两则材料中都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第一则材料“他们在央视大门 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命题人不但没否定这种行为,而且用“更广阔的”来修饰“天地”,显然是 肯定、赞同的。第二则材料中对白岩松“依然在坚守”的评价,命题人同样流露出认可这种行为和操 守的态度。所以考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而支持另一方,因两种选择不是非此即彼 的,而是见仁见智的。考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可以有侧重,但任何单方面的论述都 是偏题的。
3.构思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材料中有两个关键点:央视一部分人选择离开,是 看到施展才华更广阔的领域,不给人生设限;而白岩松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新闻人该做的 事情”,是一以贯之的持之以恒态度。考生构思时要立足整体材料,思考“离开”和“坚守”之间的内在 关联,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二、开放性
1.思维角度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在人生选择上思考:追求成功的人生不但要认清自己,还要有 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成就美丽人生。可以从“离开”是为了提升和拓展自己而谈,这样奋进 的人生会丰富多彩;可以从对本职工作的“坚守”,以心无旁骛的人生态度孜孜求索来谈,因为这种 精神,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两者虽然途径不同,但殊途同归,都会收获精彩人生。这些都为考生 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联系社会现实的开放性。材料中展现出了同一职业中的不同选择,是对“离开”和“坚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