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查(二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5/14 21:27: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小题,约10290字。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查(二检)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3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12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1分)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1分)
  (3)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
  (4)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6)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
  (7)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分)
  (8)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1分)
  (9)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1分)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用春景比喻冬景,写出大雪骤降之壮美的两句是:“             ,              。”(2分)
  (二)语言运用(8分)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B.《变色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作品。
  C.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于抗战时期,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D.《礼记》《孟子》《列子》《淮南子》均为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论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自古以来,在诗文中,秋天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萧瑟①(A sè  B shè),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虽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     ,也不像     ,却也别有一番(甲)(A 一次  B一种)滋味:刘禹锡偏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气,林语堂欣赏秋天里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郁达夫钟(乙)(A聚集  B深厚)情蓝色或白色牵牛花底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史铁生难忘烂漫热烈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林清玄向往的却是秋日薄②(A báo  B bó )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2)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2分)
  (3)请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2分)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4-5题。(5分)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