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执教人:汤勤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及剪裁的精当。(整体阅读能力)
2、在品读、点评精彩语言的过程中,体味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语言鉴赏能力)
3、感受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情感提升)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课上学过《七子之歌》了吧?我们一起来唱一下第一段好不好?这歌是谁创作的?(闻一多)
你们了解闻一多先生吗?想了解他更多吗?(视频介绍3分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从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笔下去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综合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这两部分是用哪些话语衔接的?试找出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段落。(7、8、9)
第7段承接上文小结,第8、9段开启下文。运用了“仅”“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关联词使文章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而且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的印象深刻。
4、围绕这两方面各自写了哪几件事?
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分别是怎样恪守“说”和“做”的原则?
(严谨的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大勇的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唐诗杂论》 起稿政治传单
三书 《楚辞校补》 三事 群众大会演说
《古典新义》 参加示威游行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能够把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和人格特点(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反映出来。可谓是极具典型性,以少胜多了。对材料的使用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三、品读语言
综合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在所举的事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件事?结合文中具体的词语、句子写上点评,说说你看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你读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同时用小问号标示有疑问之处。
教师备案: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