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模拟三题(附习作与点评)
- 资源简介:
约6970字。
2019高考作文模拟三题(附习作与点评)
这是特级教师欧阳昱北老师精心命制的三道2019高考模拟题,并由欧阳老师推荐和点评学生习作。这三道作文题均具有前瞻性,值得2019届的高三师生们学习借鉴。
题一表面为乡愁,既绵亘古今千年,又横跨海峡两岸,寄寓了另一层不言自明的意味。
题二直面当代人的精神现实,世界的灼热物欲和心灵世界的清欢,值得人们反思与厘清。
题三回归传统,着眼文化,聆听先民的歌唱,缅怀芬芳的美德。
模拟金题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Warren认为:乡愁属于在陌生环境下的一种反应,“人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我们知道家永远不会伤害自己,所以总想回家”。
岑参《宿关西客舍》“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算是乡愁的先声。
余光中祖籍福建,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旧居他写下《乡愁》。
中央电视台制作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节目寻根中国百座传统村落,记录它们的前世今生,以凝聚国人对传统文明的体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生命的自觉,而我们自觉的精神家园里有一种情感叫乡愁,生活在崭新时代的青年要住乡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学生佳作
乡愁
文/明达中学 彭梓锐
余光中是一个传奇,他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而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还是《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旧居里创作的,完稿仅用了20多分钟,而这种情感的堆积却用了20多年。诗人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模式:乡愁。这是关于母亲、妻子、家园和祖国的纠缠性情感,也是许多历经苦难的民族在历史与现时的演进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一次读到《乡愁》,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诗中写道:“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