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模拟试卷3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红岭中学2004届高中毕业考试<br>
语文试卷<br>
说明:1.本试卷分为“阅读理解” “主观表达”和“作文”三部分。共8页,20道小题。<br>
2.试卷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br>
3.本考试没有答题卡,答案全部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br>
<br>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br>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文后的问题。(14分)<br>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或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 ①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 ②,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 ③。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br>
1.填入文中三个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br>
A.含糊 意思 内含 B.含糊 意味 蕴藉<br>
C.模糊 意味 蕴藉 D.模糊 意思 内含<br>
2.文中关于“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用了两个密切相关的比喻:“如月轮”“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请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设喻的?(2分)<br>
答:从“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的角度设喻的。(答案不超过6个字)<br>
3.在作者看来,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不同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br>
答:文学语言的特点是: <br>
<br>
科学语言的特点是: <br>
<br>
4.作者认为,诗人使用联想意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2分)<br>
答:诗人使用联想意义的最高境界是:□□□□□□□ <br>
□□□□□(答案不超过12个字)<br>
5.文段最后一个句子“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中的“这一点”指什么?(4分)<br>
答: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