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业与测评试题(3份)
- 资源简介:
约3880+4620+4470字。
第四单元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基础积累运用
限时:15分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请求
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答案 B
解析 B项,请:请允许我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乃设九宾礼于廷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答案 D
解析 D项,为:介词,替,给。A项,以:介词,凭借/介词,用。B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因:副词,由此,趁此/介词,经由,通过。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蔺相如虽然不是大将,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得璧后,相如观察到秦王无意偿城后,不畏强秦,巧妙取回和氏璧,并怒斥秦王。在秦赵会于渑池时,相如无惧秦王,为赵王挽回了颜面。
B.蔺相如熟知历史,有辩才。秦王斋戒五日后见相如,相如旁征博引,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王,秦王心服口服,放相如归赵。
C.蔺相如明于事理,有见识。相如在奉璧出使秦国时,清晰地认识到秦王最终无意给赵国城池,采用种种措施而完璧归赵。
……
第12课 苏武传
基础积累运用
限时:15分钟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谦让
B.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答案 A
解析 让:责问。
2.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
D.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答案 D
解析 D项,都为连词,即使。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拿。B项,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①凑足音节,助词,不译;②代词,代指“他们”。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陵劝降时虽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但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界限,表明自己的立场。
B.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热情、羞耻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
C.匈奴与汉和亲后,汉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欺骗汉朝使者说苏武已死;但苏武用大雁传书告知天子,最终才得以重回汉朝。
……
第13课 张衡传
基础积累运用
限时:15分钟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宣:表达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服
C.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拨动
答案 B
解析 B项,“征”,应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B.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答案 D
解析 A.趁机/凭借;B.介词,在……方面/介词,比;C.才/于是,就;D.“以”均为介词“用”。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B.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也指被举荐的士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说的是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后,没有去应荐。
C.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D.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错,“转”表职务调动。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由衷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