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的流动——缺口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对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21 7:06: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90个字。
  
生命意识的流动
——缺口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对接 
南丰职业中专   李晓宁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载《中学语文教学》2003.7)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 
  通过接触南丰教研室过福堂主任创立的缺口教学理论体系及其实验,我深深感到:缺口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高度,实现了人文思想的大飞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这样说,缺口教学恰恰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个“生命”课堂。 
  “所谓缺口教学,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有关学习性质等科学理论,通过设置学习缺口,调动学生的趋好心理和完形行为,促使其在自我补缺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福堂《缺口教学初探》,载《江西教育》1998.7-8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8.10)缺口教学的课堂就教师来说,不是只见书不见人、人围书转的“教书匠”,而是一个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能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反馈,能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育艺术家。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人性的灿烂与魅力。 
  在突出个性、注重感悟、强调互动三方面,我认为缺口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与新课程生命理念的自然对接。下面我结合具体课例来谈谈缺口教学课堂体现出的生命的个性、生命的感悟、生命的互动。 
  一、生命的个性 
  人文性的内核就是个性,所以,个性学习是生命课堂的重要体现。缺口教学的本质特征,则是通过学习缺口的设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其自主性学习。“设置学习缺口,无疑是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性语言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过福堂《缺口教学要求》,载《江西教育》2001.5)为此,围绕缺口教学,过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其中把作用特别的跳跃性教学作为一种原则来要求,带有很强的改革色彩。进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