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素材积累:十个热点话题展示
- 资源简介:
约13870字。
高考素材积累
十个热点话题展示
材料导读
1. 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
2.开启品牌强国新征程
3.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
4.有个体意识,也要有全局观念
5.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
6.有“权利意识”,也要有“法治观念”
7.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8.前进的时代需要英雄
9.匠心品牌不容假冒抹黑
10.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1. 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
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尤为引人瞩目。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了17年来的研究成果(相关报道见第六版)。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目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80余部,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多项目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格局,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不论是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还是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韩建业的“早期中国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活力、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内在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稳重内敛、注重传统、爱好和平、重视礼节的民族性格,肇始于中华文明的早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明农业的文明之一,农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