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揭开高考情境性写作的面纱
- 资源简介:
约5220字。
2020届一轮复习揭开高考情境性写作的面纱
“情境”一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多次,几乎分布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更是明确强调语文教学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对于高考作文的命题和写作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信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真实且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情境。作为最具综合性的语言实践运用题,高考作文无疑是贯彻这一新课标理念的绝佳载体。近年来,以全国卷为代表的高考作文题,已经积极尝试在某一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情境性写作”将成为未来高考作文的主流趋势之一,而考生加强“情境认知”能力也十分必要。
【情境认知关键词】
真实性:所创设的情境贴近时代与现实,契合考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能与考生的日常建立联系,从而激发考生真实的情感和体悟。
典型性:情境创设不是对现实的片段化移植,而是对生活的具象化概括,情境中的人、事、景、物既是生动的个体,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
任务性:情境材料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规定,它直接对考生的写作发出各种指令,如写作的对象、立场、视角、内容、目的、方式乃至文体等。
意义性:特定的情境融合着特定的问题,而对特定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便构成了写作之于现实以及写作本身的作用与价值。
【2019年全国卷Ⅰ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